既能让孩子感兴趣,还能激发孩子潜能的玩具,到底怎么选?
2021-12-08 10:17
适合的玩具,既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又能激发孩子的潜能,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“好伙伴”,将陪伴他们度过快乐的童年。当前一些年轻的父母会为孩子买很高档的玩具,但是孩子并不一定喜欢。另外一些父母买了大量的玩具堆满孩子的房间,可孩子玩玩具的兴致并不高。这是为什么呢?难道孩子不喜欢玩具吗?不是。没有孩子会不喜欢玩具,只是父母选择的玩具不适合孩子。
下面是选择玩具要注意的一些事项。
1.玩具的生命力强
对孩子有长时期的吸引力,百玩不厌。比如积木、魔方、橡胶泥等玩具没有固定的玩法,每个孩子凭自己的想象可玩出不同的花样,不同年龄的孩子都喜欢。那些性能单调的“一次性”玩具是最不好的玩具,孩子可能玩一次就丢在旁边再不理睬了。
2.玩具结实,持久耐用,不易破烂
如果玩具容易损坏,玩的时间短,出于经济角度考虑,大人怕玩具损坏,可能会对孩子的玩耍过程给予限制,影响孩子自由操作。
3.简单实用
便于幼儿操作,孩子可以随时随地、随心所欲地玩。过于复杂繁琐的玩具,操作起来困难,孩子容易受挫而没有耐心去玩。
4.玩具的难度要适合幼儿的能力和技巧
易于操作,但是也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,满足孩子的求胜欲望。过于简单的玩具可能不能持续地吸引孩子的兴趣,但是难度过高的玩具,孩子操作失败,会导致挫折感,也会失去兴趣,影响自信心。
5.玩具应该具有一定的功能
满足孩子视觉、听觉、触觉刺激以及运动的需要,在玩耍过程中促进孩子思考,刺激创意和想象力。时下的一些电动玩具,玩法简单,没有变化,功能单调,不利于提升孩子的想象力。而普通的皮球是很好的玩具,孩子可以拍打,锻炼手眼协调、手的控制力和眼睛注视能力。可以用脚踢,锻炼下肢与全身的协调能力。可以与小朋友一起抛接球、滚球、踢球,培养协作、互动、遵守游戏规则等社会行为。当然,还可以用球玩更多的游戏活动,发展孩子其他不同的能力。
6.玩具最好是能够引导孩子主动参与游戏过程,而不是被动地观看
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,只有参与活动之中,动手去体验,孩子才能想象、思考和学习。比如一筐子大积木,孩子拿出来摆弄,当将它们连在一起后就想象成火车,那么接着将其他部件加上,构造成一列有车头、有烟囱、很多节车厢的火车。如果孩子不主动参与操作,这些玩具仅仅就是不同颜色的积木而已。
7.玩具的功能尽量多面性,不止一种玩的方法
玩具都有它固有的功能,当孩子反复操作玩具,能够熟练地玩这些玩具后,玩具的功能就转化成为了孩子的能力。例如一些大小不等的积木玩具,孩子把他们按照高低顺序排成一排,那么在孩子的脑子里就出现了高低、大小的概念,以及从大到小、从高到低的顺序概念。他们也可以学习点数积木的个数而发展数的概念。当他们把积木从大到小地一个一个地叠起来形成一个宝塔的过程,又发展了手指精细运动能力。
8.玩具应该有新奇感,种类应该多样化
玩具的种类多样化可以满足孩子不同的兴趣。有的父母总是给孩子买同类型的玩具,如买上百辆汽车以满足孩子对汽车的喜好。这样单一地满足孩子的喜好肯定不利于他们多样化兴趣的培养,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。
9.玩具应反映家庭价值系统
如家庭的文化宗教等特别价值,应支持环保,推进多元文化。
10.当然从疾病预防的角度考虑
玩具最好可以清洗,或者可以让太阳照射,这样可以减少传染疾病的几率。
所以,在购买玩具以前要做一些研究,不要见到玩具就买回来。买回来的玩具要孩子喜欢,对孩子的成长才有好处。